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从广义上看,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产业璀璨的一员。
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约2.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的3.77%,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板块令人瞩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布局跃然纸上,文化产业跳出传统领域,融入宏观经济大格局,实现了同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的真正融合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向着高端、纵深方向不断探索。我国各地通过创新版权交易、推动文化大众消费、促进文化金融融合等方式,深度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对投资、消费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而区域化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基础。文化产业作为经济产业部门之一,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文化产业差异较大,无论是国内的文化产业还是国际的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特点都成引人关注的内容。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危机也蕴含着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二是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科技”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三是品牌和集群化是核心竞争力,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构建,是文化产业规模化和快速发展的规律。四是文化贸易和保护成为国家新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国际化的生产方式加剧了对文化资源配置的争夺。
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以及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使我国文化产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由此,“十三五”被认为将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带状发展”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加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把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总体政策方向为鼓励东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倡导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品质,实现跨越发展;支持中部地区完善产业政策,扩大文化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崛起;引导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培育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其前景长期看好。中国中西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尽管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成长空间极为广阔。
|